和訊網消息 7月16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,《人民日報》第二天就發(fā)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,稱既要防“黑天鵝”,也要防“灰犀?!薄T捯粑绰?,當大家迷迷糊糊還沒搞明白“灰犀牛”到底指的是什么的時候,周一股市一開盤先跪了,低開后急速下行,最終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跌逾5%,大盤也跌了超過1%,兩市近500股跌停!
很多人都心存疑慮,市場到底在怕什么?資本到底在躲什么?究竟什么才是“灰犀?!??
其實,“灰犀?!备拍钍怯?a target="_blank">美國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—米歇爾?渥克在2013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,比喻那些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。隨后她在所著《灰犀牛: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》一書中進行了詳細闡述:相對于“黑天鵝”的難以預見和偶然性,“灰犀?!辈皇峭话l(fā)的,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后發(fā)生的大概率事件。
灰犀牛生長于非洲草原,體型笨重、反應遲緩,你能看見它在遠處,卻毫不在意,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,憨直的路線、爆發(fā)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,直接被撲倒在地!所以危險并不都來源于突如其來的災難、或者太過微小的問題,更多只是因為我們長久地視而不見。
王志軍。上證報記者 史麗 攝
7月27日,國新辦舉行介紹當前經濟形勢的新聞發(fā)布會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經濟一局局長王志軍對“灰犀?!苯o予了詳細解釋,并明確指出:對存在的“灰犀?!憋L險隱患,如影子銀行、房地產泡沫、國有企業(yè)高杠桿、地方債務、違法違規(guī)集資等問題,要摸清情況,區(qū)分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,突出重點,采取有效措施,妥善加以解決。
從王志軍的這個表態(tài)來看,房地產只是存在成為“灰犀?!钡娘L險隱患。這個表態(tài)與某些機構判斷房地產就是“灰犀?!笔怯休^大出入的。
比如天風宏觀劉煜輝團隊,上來就把中國房地產泡沫當成最大的“灰犀?!保簭娜珖用袷杖朐鏊俚陀谌珖慨a市值增速、中國居民資產鐘房產比重過高、中國居民房貸比重過高、家庭杠桿率過高等一眾指標來看空房地產。
小編認為,這是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房地產泡沫,也忽視了各地房價的不平衡,低估了高房價城市近期調控的作用。從目前中國各大城市房貸收入比相比美國爆發(fā)危機時的水平,還處于相對安全的區(qū)間,這意味著離灰犀牛還有很長安全距離,也給予市場跨越債務周期的空間。
據相關機構測算:2012年開始,中國居民購房抵押率(Loan to Value Ratio,LTV)不斷上行,并在2015-2016年加速上行。2016年底中國購房抵押率LTV達到56.4%,相當于美國2001-2002年的水平。
從這個維度看,雖然中國的灰犀牛隱約動起來了,但我們離美國次貸危機爆發(fā)之前居民購房抵押率101%的它還有較長一段距離。
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復制美國次貸危機情況。國內幅員遼闊,市場參差不齊:一則是眾多三四線城市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問題;二是部分二線城市、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地區(qū)去年快速飆升的勢頭基本被中央政府去年國慶節(jié)指導下調控遏制。
房地產調控見效與否并不能完全靠房價來衡量,房地產調控是一場“馬拉松”式的競賽,不會一蹴而就。因此,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,要穩(wěn)定房地產市場,堅持政策連續(xù)性穩(wěn)定性,加快建立長效機制。
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應該包含方方面面,租賃住房的發(fā)展也應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。7月17日,廣州正式公布《加快發(fā)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》,明確租購同權。此前,上海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宣布推出規(guī)定用途為建設租賃住房的地塊。7月24日,上海首批公開出讓的兩塊純租賃住房用地被兩家地方國企競得,兩塊土地均采取“只租不售”模式。
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(fā)《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(fā)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》,廣州、深圳、南京等12個城市成為首批試點。專家認為,房地產調控不但要在需求端發(fā)力,抑制投機需求,還要在供給側加強政策調控,方法之一就是著力發(fā)展租賃住房市場。
從以上分析看,需求端、供給側、財稅、土地供應等政策的陸續(xù)出臺及加強,已經構成了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基礎。換句換說就是,房地產成為“灰犀牛”的風險隱患正在努力排除,且已經明顯見效。
坐擁巨額資產的窮人才是真正的黑天鵝
去年9月,有一則新聞轟動了媒體。一個清華大學的老師被電信詐騙了 1760 萬!對,你沒看錯,是1760萬元。
新聞一出,一片喧嘩。一個大學教師,即便是清華北大的教授,薪資待遇怎么會如此之高?
根據前幾年高等教育學會組織對部分高校教師收入調查顯示,年薪在10萬元以下的教師占比將近一半,20萬元以上的占比連5%都不到。
但為什么這個被騙的老師會這么有錢呢?
答案很簡單,就是剛剛賣了一套北京的房子。
2011年的時候清華大學曾給教師大規(guī)模分房,售價僅僅是市價的一半。所以當時享受到福利的老師現在基本上個個都是千萬富翁。
這僅僅是一個縮影,畢竟清華大學的老師在整個社會上也屬于高知分子,同時也是中高收入群體。但有另外一部分群體問題就比較大了。
中國早年搞福利分房,很多當地人其實都是有房子的,北京上海的老市民,誰家沒個房啊。
特別是中國這些年快速的城鎮(zhèn)化和大城市的迅猛發(fā)展。舊城改造、城中村拆遷、道路公園等等建設拆遷,拆掉了一大批老破舊房屋和村民的房產。還給他們的是閎宇崇樓和一大筆錢。
但是,擁有這些住房的人,卻有相當一大部分,依然是整個社會的中低收入群體。
你們去京滬一些老舊小區(qū)家屬院看看,電動車、十萬左右的汽車停的滿小區(qū)都是。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套房產的業(yè)主,騎著兩三千的電動車,開十幾萬的本田大眾,放在別的城市怎么看怎么別扭,但是京滬就是這么合理!
那么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,過去,由于各種原因,有人在北京市中心分到一套住房,有人或者在東北長春市中心分到一套住房。
幾十年前這兩套房子價格基本一個樣。但是幾十年過去了,兩者估價能相差十倍。
看到這兒,你會發(fā)現中國有一個龐大的群體:坐擁高資產的中低收入人群!
那么如果,這些城市擁有高資產的中低收入人群賣掉了他們的房子,一躍躋身國內高凈值人群,那么請問如果他們一旦移民,對國內的沖擊有多大?
根據招商銀行(600036,股吧)發(fā)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,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以上(剔除自有居住住房)的人群有158萬,僅占中國人口的千分之一。
但是,國內擁有千萬房屋資產的中低收入人群又何止百萬人?!
這類人群的體量是非常大的。他們中很多人是家里早些年城中村拆遷改造,獲賠好多套房子和上百萬的賠款,這些年房價漲這么高,有些人就想把安置房轉出幾套出去,拿錢去國外置業(yè)。
各種看官看到這估計就明白為什么國家要嚴加控制房屋交易量,并且防止房價下跌,而這背后又與保護匯率和外匯儲備的關系了吧。
因為國內最不穩(wěn)定的黑天鵝就是這群人!
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:就是除了房屋資產基本一無所有。社會競爭能力又處于整個社會的中下游,他們所仰仗的就是擁有的住房資產,而一旦住房有下跌的預期,就會不加思考的恐慌性拋售,而賣房所得的錢又無法像企業(yè)家或優(yōu)秀投資者一樣有能力成為繼續(xù)賺錢的資本。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出國移民,一旦這個群體思想擴散,必定對國家外匯儲備造成沖擊,影響匯率穩(wěn)定。
防范成群黑天鵝,保護房價打消下跌預期
對于中國來講,只有兩件事是國家最為關心的,第一是國內就業(yè)問題,第二就是外匯儲備。
而房價問題又跟外匯儲備關系緊密。
為了保護外匯儲備和匯率穩(wěn)定,就堅決要保護一二線城市的房價,松動可以,但是堅決不能有下跌的預期恐慌,更不能出現拋售潮。
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教授
對房地產調控問題,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教授認為,房地產目前的狀態(tài)是最好的,有房價上漲預期但是又不漲。他認為,不能打壓成下降預期,如果有下降預期就完了。他表示,根據他一家一家的調查發(fā)現,北京房價已經下跌了10%。雖然降低了10%,但老百姓(603883,股吧)(603883,股吧)對房價上漲的預期沒有變,這是房價以前上漲過猛引起的。他認為,如果再加碼的話,房價上漲預期變成下降預期就真的過猛了,如果用力過猛的話,弄不好會把房價泡沫戳穿。但房地產調控力度越來越大,蘇劍教授呼吁,房價調控不要用力過猛。
因為群體的恐慌著實無依無據,一旦發(fā)生,就像火車頭啟動,想停下來是極為困難的。
歷史上有個群體恐慌的事件:1523年6月,在倫敦有個占星家預言泰晤士河將在次年2月猛漲,屆時整座倫敦城將會被洪水淹沒,成千上萬的房屋將被沖毀。
在預言發(fā)布后的幾個月里,所有盲從者都著了魂似的天天念叨這個預言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。于是一小部分民眾開始準備行李遷移,而這些人的遷移行動又加速了預言的傳播速度,終于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搬遷,大家成群結隊的到遙遠的村莊避難。
終于,整個倫敦城成了空城,所有人都認為倫敦是個注定要被洪水所毀滅的城市,但是到了次年二月,洪水并沒有暴漲,當憤怒的眾人找來占星預言家,準備將該人投入河水中時,預言家又想了一個脫身妙招:說自己計算錯了一個小數字,所以洪水的日期被弄錯了,提前了整整一個世紀。
但恰恰是這種一派胡言,反而在人群之中得到信任和傳播,而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,就是大家對恐懼的本能害怕而失去理性的行為。
所以,必須保護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主城區(qū)房價,鎖死成交量,防止房價下跌,提前截斷可能發(fā)生的恐慌預期,把黑天鵝的翅膀打折,讓她飛不起來。而灰犀牛?呵呵,您還是先待在那兒歇歇吧!中國現在不需要你!
來 源:綜合米筐投資(mikuangtouzi)、地產凝眸(dichanningmou)、鳳凰網、中國經濟網等